会试成绩出来后,就是殿试。

  一般在三月一号,特殊时期会延后。

  上榜的学子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,从皇宫最中间的那道门进入其中。

  这道门,他们一辈子也就只能走一次。

  这是荣誉。

  学子们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,跟随礼部的官员来到武英殿前。

  三大殿还没有修好,召开朝会什么的都在武英殿进行。

  朱棣出来只是露了一个面,说了一些勉励的话。

  后面的都交给了太子朱高炽。

  毕竟这么些年来,都是这么过来的。

  太子朱高炽,素有贤名,早就在学子们当中传开了。

  所以对于太子朱高炽来主持殿试,他们都是欢迎的。

  相比于皇帝朱棣,在太子朱高炽的面前,他们的压力也没有那么。

  尽管刚刚朱棣露面的时间很短,但学子们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。

  朱高炽安抚了一下学子,紧跟着又勉励了一番,随后宣布殿试开始。

  殿试只考试策问一道。

  有翰林及朝中有很高文学素养者,任读卷官,并参与阅卷,拟定名次,以供皇帝裁决。

  随着时间的流逝,最后一个学子退出武英殿,翰林也收起试卷,准备开始阅卷。

  而学子们,只能忐忑的等待命运。

  殿试结束,次日读卷,又次日放榜。

  这段时间,对学子来说,最为煎熬。

  尽管他们已经通过了会试,入朝为官的是板上钉钉的事。

  但谁还没有一个状元的梦想呢?

  毕竟状元又不一定是会试第一名,榜上的人都有机会。

  ……

  御书房。

  太子朱高炽已经把阅好的试卷,还有拟定好的名次,呈到了朱棣的面前,等待最后的裁决。

  看完前三甲的答卷,又看了看后面的答卷,朱棣对这个结果也没什么意见。

  论学问,他比不过太子朱高炽,也比不过那些翰林。

  不过做皇帝,够用了。

  “你在这儿等了半天,要不也提提意见?”

  朱棣侧头看向一旁的杨轩,问道。

  “好啊!”杨轩没有拒绝。

  他来这里,就是为了看殿试成绩以及殿试的答卷的。

  从朱棣的手中接过答卷,杨轩认真看了起来。

  能拿到朱棣面前的答卷,自然都是优秀的,文采斐然。

  这其中,于谦的答卷赫然在列。

 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,以及于谦是杨轩记的为数不多的名人之一,他总觉得于谦的这份答卷是最好的。

  他将于谦的答卷抽出来,递给朱棣。

  “这份,你要不要再看一看?”

  论鉴赏能力,朱棣肯定是比不过杨轩的。

  他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,四书五经这些也是被逼着学的,最喜欢读的书还是兵书。

  杨轩除了固定练武和学习的时间,还会专门抽时间读其他的书。

  史书,诗书,农书,各种杂书,他都有涉猎。

  这是为了弥补他上辈子没有好好学,好不容易学的那些也在工作后忘光了。

  几十年下来,他的知识储备一点也不少,足够甩开朱棣十八条街。

  后者也是知道杨轩的学问比自己好,所以对于杨轩专门抽出来的这份答卷,也是相当看重。

  细细看完,朱棣也觉得这份答卷很不错。

  于是他看向朱高炽:“头名,就定这份答卷吧!”

  “剩下的就按照你们拟定的来。”

  “儿臣遵旨!”

  朱高炽接过答卷,也是看到了答卷上面的姓名籍贯。

  “浙/江钱塘县,于谦?”